自考02111《教育心理学》知识点归纳(2)

原创 四川自考  时间:2022-10-20 08:10:40 阅读 147 次

六、教育心理学的作用

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、解释、预测和控制的作用。

1、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

2、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

3、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

4、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

七、心理发展的定义

是指个体从出生、成熟、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。

八、心理发展的特征

①连续性与阶段性;②定向性与顺序性;③不平衡性;④差异性。

九、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

1、少年期(11、12岁-14、15岁,初中阶段)

特点:

①半成熟、半幼稚的特点,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、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;

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,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,并出现反省思维;

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,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;

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,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,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;

⑤产生成人感,独立意识强;

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,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;

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,但自控力不强。

2、青年初期(14、15岁-17、18岁,高中阶段)

特点:

①生理上、心理上、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;

②智力接近成熟,抽象逻辑思维已从“经验型”向“理论型”转化,出现辩证思维;

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;

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,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、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;

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。

十、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

(一)学习准备

1、定义: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,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,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、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。

2、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: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

3、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,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。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,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。(动态)

(二)关键期

1、提出者: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(动物身上存在“印刻”)

2、定义: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,在此期间,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,过了这一时期,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。如: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,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、4.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。

3、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,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,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🔥四川自考2023年10月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目录

🔥四川自考2023年10月自学考试课程安排表

文章标题:《自考02111《教育心理学》知识点归纳(2)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cdzikao.cn/ziliao/3083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源于互联网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转载请保留出处!
四川自考QQ群639178961